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十一五”是我國煤化工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到2009年底,各地上報的項目中,煤制油總規模已超過4000萬噸,煤制烯烴總產能2000萬噸,煤制天然氣達到250億立方米,這些項目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據記者了解,煤化工的發展顯現出巨大的輻射效應,給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煤炭是煤化工產業的基本原料,煤化工的煤炭用量巨大。以煤制油為例,每噸煤制油需煤炭4~5噸。因此,煤化工產業的發展使煤炭產業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預計今年全國煤炭產量32億噸,比2005年增加50%以上。更重要的收獲是,現代煤化工所用煤多為低熱煤、褐煤、“三高”(高硫、高灰、高灰熔點)劣質煤,使這些以前并不受人待見的資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很好地優化了煤炭產業的結構。
煤化工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煤化工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與
我國電力行業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持續提升,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排放量降至0.39克/千瓦時,火電二氧化硫排放績效降至2.26克/千瓦時,同時,二氧化碳減排成效顯著,2006—2012年,累計減排二氧化碳35.6億噸。這是今天發布的《中國電力減排研究2013》透露的信息。
燃煤電廠排放的細顆粒物是我國灰霾的成因之一。實測表明,燃煤電廠除塵脫硫后排放的煙氣中的顆粒物幾乎全為PM10,且其中PM2.5所占比重較大。對燃煤電廠所排放的一次細顆粒物估算的結果表明,2012年電力行業全年一次細顆粒物排放總量約為80萬噸。另外,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經反應形成氣溶膠,是二次細顆粒物的重要來源。報告認為,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兩項大氣主要污染物的減排水平
國務院近日發布 《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經初步測算,目錄修訂后,需報中央管理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將減少約60%。
目錄涉及能源的內容包括:水電站:在主要河流上建設的項目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其余項目由地方政府核準。
抽水蓄能電站:由國務院行業管理部門核準。
火電站:分布式燃氣發電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其余項目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
熱電站:燃煤
中國政府網20日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通知》。規劃提出切實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包括: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土壤環境保護等。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分為九部分,分別為環境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完善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施重大環保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和評估考核。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質大幅提高;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據發改委網站12月20日獲悉,受降水偏多影響,11月全國重點水電廠來水情況較好,水電發電量同比實現增長,可調水量和蓄能值環比小幅增加。
受來水總體偏多影響,11月全國水電發電量4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是自7月份以來首次正增長。
11月,全國重點水電廠可調水量、蓄能值分別為1278億立方米和359億千瓦時,與10月末相比分別增長了5.9%和2.4%。受前三季度來水偏枯影響,可調水量與蓄能值同比仍然負增長,分別下降12%和 25.5%。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財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同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將于2012年1月1日起實施。根據《辦法》,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由目前每千瓦時4厘上調至8厘。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
電價附加資金缺口已達100億元左右,此次征收標準由每千瓦時4厘提高至8厘
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包括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和依法向電力用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等??稍偕茉措妰r附加在除西藏自治區以外的全國范圍內,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扣除農業生產用電(含農業排灌用電)后的銷售電量征收。
《辦法》規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為8厘/千瓦時。根據
西部大開發10年使貴州沉睡的煤炭資源得到加速開發,成為中國南方首個億噸級國家煤炭基地。
貴州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儲量相當于中國南方9省(區、市)總和。記者從貴州省政府了解到,西部大開發10年來,在國家“西電東送”等戰略工程的帶動下,貴州煤炭資源得到加速開發,2010年貴州原煤產量將達1.5億噸,成為中國南方首個億噸級煤炭基地。
目前,以電力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已成為貴州第一支柱產業,“西電東送”能力達到800萬千瓦。2000年至2009年,貴州新增電力裝機2114萬千瓦,是新中國成立到2000年貴州電力裝機總和的4.27倍。
據了解,未來5年,貴州將加快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培育一批年產3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或企業集團,到“十二五”
記者從“十二五”規劃起草組的專家渠道獲悉,“十二五”期間的單位GDP能耗目標與碳排放量,擬定為在“十一五”的基數上均下降16%,其中2011年同比下降3.5%。
由此,相對“十一五”期間總體下降20%、每年同比下降4.5%的幅度,“十二五”的能耗與碳排放量均有所下調。這比此前相關部門預定的下降17%-18%更低一些。
能耗和碳強度降幅調整為16%
此前,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黃鸝曾透露,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將下降17.3%,“十三五”期間將下降16.6%。此前中國氣候專家委員會主任何建坤等研究認為,預計“十二五”期間單位GDP碳排放可以下降18%。
“這并非說
15日,記者從參與“十二五規劃”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十二五規劃綱要”初步計劃將“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指標和單位GDP二氧化碳(CO2)排放指標的5年累計下降幅度都定在16%,分解到2011年是3.5%。16%的幅度比之前市場預計的17-18%的降幅略輕。
此外,“十二五”規劃還初步擬定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4項指標——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氧、氮氧化物累計同比下降10%。
“十一五”規劃要求,把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
與此對比,節能減排指標“十二五”時期的降低幅度有所降低,而主要污染物排放降幅未變。
需要指出的是,在“十二五”規劃中,單位GDP二氧化碳(CO2)排放指標,氨氧、氮氧化物三個指標為此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