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3月1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京閉幕。會議期間,政協委員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深入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其中,428件提案聚焦生態文明建設。
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積極通過提案建言獻策。截至2015年3月7日下午2時,共提交提案5857件。提案委員會按照經濟發展、政治法律、社會管理、科學技術、教育、文化宣傳、醫療體育、資源環境等14大類,根據《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進行了審查。經審查,立案4984件,作為意見和建議轉送有關部門研究參考728件,并案93件,撤案52件。
428件關于生態文明的提案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節能減排、環境污染治理、保護資源和環境等。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的主要建議有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體系,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日前表示,用改革創新的辦法來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
梁志鵬在國家能源局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說,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主要有五方面措施。一是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的路線圖,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形成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新機制。
二是結合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和調整,優化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思路、布局和建設時序,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與能源、電力等規劃的統籌協調。
三是優化電力系統調度運行,制定保障清潔能源優先發電的實施細則,統籌水電流域綜合監測和梯級聯合優化運行,發揮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大電網的統籌協調作用。
四是加強調峰電源管理,加快調峰電源建設,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嚴格規范自
1月30日,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辦公室成員單位,包括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安全司等12部門及直屬事業單位,18家能源局派出監管機構,中電聯、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等8家能源行業協會,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等14家能源行業主要市場主體,在京參加了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主辦的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培訓會。該培訓會的召開標志著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工作全面啟動,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全行業共同參與階段。
會上,資質中心有關人員著重介紹了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查詢、使用,及數據歸集接口使用規則。資質中心陳靜副主任強調了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在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和基礎性作用。陳靜指出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工作依托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全面開展,為保證日常數據、歷史數據歸集全面常態運行,各成員單位必須要高度重視,全面響應并嚴格落實《能源
黨的十九大就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新部署。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應如何認識新時代的國有企業?如何深化新時代國企國資改革?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接受了我們的專訪,講述了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戰略定位、歷史使命和改革發展的新目標新舉措。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您認為新時代對國有企業意味著什么?
郝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定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我們認清形勢任務、謀劃推進工作的基點。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黨建工作,必須準確把握我們站在什么樣的歷史起點上,深刻領會進入新時代對國有企業的重大意義。
新時代意味著責任更重。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一
12月15日,北京市發改委召開“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該規劃是我市首次編制的關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的規劃,具有鮮明的開創性。會上,我委能源處處長高新宇介紹了規劃編制的背景、主要內容和重要創新。并就太陽能利用、新能源惠及民生等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一、關于規劃編制的背景和主要特色
?。ㄒ唬笆濉毙履茉春涂稍偕茉窗l展規劃是順應新時期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下編制的規劃。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各發達國家競相搶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先機的大背景下,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重要載體,是優化首都能源結構、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的重大舉措,對于增強首都創新能力、培育未來經濟戰略支撐、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都具
走過6年立法之路、歷經兩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2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獲表決通過,并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據了解,環境保護稅法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求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單行稅法,也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
環境保護稅法全文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
環境保護稅法的總體思路是由“費”改“稅”,即按照“稅負平移”原則,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法案將“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寫入立法宗旨,明確“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納稅人,確定